五月的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風和日麗,在碧護美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里,社員們忙著采摘西紅柿,棚外的客商們正精心挑選,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一切都緣于合作社多年的努力。 碧護美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這里地屬關中平原腹地,處于寶雞峽主灌區,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氣候條件優越,是無公害綠色果品的優生區。在理事長高增剛的帶領下,社員們的日子蒸蒸日上,走上了生態農業的增收致富路。 辦社為農 牢守初心 合作社理事長高增剛是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老軍營村人,高中畢業后一直從事果蔬種植工作,他勤奮好學,一有空暇時間,就埋頭學習。學習使他的栽培管理技術顯著的提升,隨之而來的就是果蔬品質和產量的提高,經濟條件大幅改善。然而,對農業農村有極深情懷的高增剛并不滿足,“個人富不算富,能夠帶領大家富才算富!”,帶著這樣的想法,他在2010年聯合周邊有上進心想致富的農民成立了禮泉縣碧護美果種植專業合作社。 在合作社創立初期,他深知,沒有先進技術的支撐,任何產業都不能實現長期穩定地發展,于是他主動聯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教授請教學習,積極拓展農業科技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術。他不但自己學習,還圍繞新的種植結構和模式,定期為社員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培訓,提供可靠的技術知識,為全縣培訓擁有豐富農業科學知識和素養的職業農民。 依托國家政策和市場發展,高增剛帶領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在資金來源、就業扶貧、職業農民培訓、群眾務工、園區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大膽探索實踐,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種植葡萄、番茄等作物為基礎發展果蔬種植產業,長期致力于提高經濟社會效益和示范帶動作用,合作社也先后被評為縣級、市級、省級示范合作社,全國益農信息社,百強信息社,還成為禮泉縣電子商務協會會員單位。 與時俱進 振興產業 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合作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人員優勢,也在進一步規劃未來的發展。2019年,合作社積極參與國家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禮泉縣袁家村片區產業示范項目,與禮泉縣財政局改革試點平臺公司總投資一億元,建成運營占地1500畝的欣農興現代農業產業園,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煙霞鎮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園區建設實施順利,效益顯著。 整個產業園分為設施農業、高效葡萄、高標準櫻桃園、主要糧食作物試驗示范、特色經濟作物等7大板塊,分區種植了各種時令水果、花卉和糧食,是具有現代化特色的產業園。園區建設初期就決定走綠色生態的農業生產道路,采用設施種植、無土基質裁培、林下種植、養殖、循環生態農業種植模式。目前,產業園栽植陽光玫瑰68畝、克倫生葡萄230畝、美早櫻桃210畝、美國天鵝絨紫薇苗150畝、自動化溫室大棚16座,大田特色經濟試驗示范區680畝。產業園設施齊全,不但設有種植區,還設立了倉儲、分揀、包裝等部門,延伸了果蔬產業鏈。 產業園建成后,獲益最多的要數當地的農戶,煙霞鎮西一村一位村民說:“以前我種植十幾畝果園沒什么收入,現在土地流轉了,我在園區打工能有收入,既能學到技術還能就近照顧老人,也不用承擔什么風險,挺好的!睋,產業園每年固定管理用工200人以上,實現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了助農增收。此外,優先吸納貧困戶在此就業,利用政府創業貸款入股分紅,增加其經濟收入,逐步實現幫困脫貧、致富奔小康,產業園也因此被縣人社局認定為扶貧基地,F代化建設的產業園對全縣果品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效應,帶動全縣農業朝著多樣化、產業化、生態化模式發展,正在形成新的大農業格局。 創新驅動 未來可期 合作社成立十多年來,從最初缺少經驗技術小規模,到現在擁有100余名職工。建成產業園輻射帶動周邊農戶、促進當地產業升級,靠的不只是一份情懷,更多的是不斷的努力和實干。多年來,合作社一直堅持走創新發展的路子,敢于突破傳統,創新形式,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新模式。 如今,合作社又搭上了電商的快車,不斷將優質的農產品輸送到全國各地。除了線上銷售,禮泉縣將合作社的產業園作為建立產業聯盟的試點,產業園負責農產品種植,經銷企業負責銷售,爭取通過這一新模式吸納更多的農業園區和經銷企業加入,進一步推進禮泉縣果品產業升級換代,打造現代特色種植業的新典型。我們相信,碧護美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定能夠一如既往,建成屬于他們的現代農業新高地。 |
在全省脫貧攻堅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王文清捧回了脫貧攻
楊凌珂瑞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于2015年11月,位于陜西省楊凌
在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巧娘草編合作社內,十多位“巧娘”正熟練地
“鎏金銅蠶”鑒證了安康歷來是蠶桑之鄉的美譽,在安康市平利縣洛
宮文利,男,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張洪鎮府池村2組村民,現年44歲